想让孩子学习好,这一点至关重要,比整天逼孩子学习更管用!

  • 2023-03-17

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,为孩子拼名校,报高昂的辅导班,结果自己都学会了的东西孩子还是搞不清条条框框,是孩子的天赋问题吗?

其实,不全是!想让孩子学习好,这一点至关重要,比整天比孩子学习更管用!
家长看来,天天上课睡觉打游戏,然后考前翻翻书,最后考试九十多,就是天赋高,认真听课挑灯夜战,结果最多六七十,就是天赋低。面对同样的问题,一看秒懂就是天赋高,苦思冥想也一头雾水就是天赋低。

很多人的学习观就是:“成绩=天赋×努力;天赋=成绩÷努力;努力=成绩÷天赋”,这套简单的公式,真是一种非常肤浅的。

中小学时期,一个好的好的学习习惯比天赋更重要!
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,可能在幼年缺乏管教,“放弃枯燥的事物而寻求娱乐”的经验更多,于是,神经突触的建立,让他习惯于从中获得快感,适应了高刺激的事物。

一个学习习惯好的人,可能被教育得好一些,从小适应了枯燥的钢琴舞蹈书法绘画,于是追逐刺激的经验更少,适应了低刺激的事物,更习惯于在枯燥中坚持下去。并且,随之而来的好成绩正向激励了这种亲和枯燥的习惯。

于是,同样是刷书遇到枯燥的章节,前者在低刺激的环境中,更倾向于走神,花了两小时在随时袭来的走神中,走走停停,勉强推完了这个坎;而后者更倾向于专注下去,二十分钟就能推完。并且两人的印象深度天差地别。

想知道自家孩子和学霸的差距在哪里,那不如来看看这些学霸们都有的几个习惯:
· 一、重复的习惯 ·
孩子最大的问题,就是基本功不过关,包括写字潦草、计算不准确,不能做到下笔就对。现在有很多家长特别心疼孩子,总在批评老师瞎溜作业,说不要让孩子做重复性的无用劳动。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好,重复就是最好的方法。不重复,你就看不到事情背后还隐藏着什么。

“我女儿从五岁开始,她就在周末卖过报纸、在情人节的时候卖玫瑰花。这些活动都是一次性的,就买一天。一次的活动,对我女儿来说,体验最强烈的,是被拒绝,一个五岁的孩子,热切的希望别人能买东西,但是别人的态度非常冷淡,甚至很排斥,她就很难受。”

重复,给了她思考和改进的机会,每天她都很有心得,跟我说,不要在进门的地方推销,要在出门口推销,要推销给年轻人,带孩子的父母也容易成交,老人一般家里都订报纸了,成交率很低……

· 二、有条理的习惯 ·
生活有条理,不仅仅是让孩子有生活能力,更是保证孩子思维清晰、行动高效,尤其孩子高年级的学习中,成绩的差异,真的不在智力,而在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,有的孩子,学习特别努力,拼命做题,但是,刷了一百道题,也不知道这些题有什么必然的联系,不能总结规律。

培养条理的习惯,需要从家长和孩子两方面入手:
一个是家长每次只发出一个指令,让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做完,如果像连珠炮一样的,一会让孩子好好写作业,一会让孩子快点吃饭,一会又让孩子多吃水果,其实会破坏孩子的条理性。

另一个从孩子的角度,孩子要学会分类,找到事物之间必然的逻辑性,把相关的内容或物品放在一起。还有一个平时也可以做的训练,就是可以让孩子简述故事,把一件事情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,这也是训练孩子的条理性,而且也不难,孩子很容易就可以做到。

· 三、上课的习惯 ·
上课时间占学习活动总时间的80%以上。一节课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45分钟,如果把每节课45分钟累积起来,这将是很惊人的数字。如果孩子轻视上课听讲,那他们就要在课下浪费更多的时间,长期累积下来,就是跑步前进也赶不上老师的进度。

如果把每一节课的45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,那么学习效率就能成倍地提高,从而产生惊人的学习力。
课前预习必不可少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要想课堂45分钟产生惊人的效果,那么课前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。
每节课前,孩子要用五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课本,了解本课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。重点预习课本上的公式定理或者黑体字的内容,这些都是本科知识的精华,加以理解。还要提前看一看课后习题并尝试自己去做,记录做题遇到的问题。

因为有了充分预习的铺垫,孩子心中就已经有了重点和非重点之分。在上课的时候就要紧跟重点,尤其是在预习中不懂的内容。

不要钻“牛角尖” 课堂上,孩子要始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。如果听课时某个问题没有弄懂,出现了“卡壳”现象,不要急躁,不要自己在课堂上一味地钻这个“牛角尖”,而要先把问题记下来留待质疑或课后去解决,要接着往下听讲。

假如一个问题没听懂就一个劲地想,老师是不会因为你在思考这个问题而停止讲课,等你从“牛角尖”中醒悟过来,听课的连续性已被破坏,思路也接不上了,老师后面讲的问题你就可能听不全、听不懂,甚至会影响整个听课的效果。

· 四、写作业的习惯 ·
对于学霸们来说,他们从来不应付作业,随便写写急于完成任务,他们更注重作业的成效。他们把作业当作是自己复习和自我检测的方法去认真做,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复习巩固知识的效果。

家长不要盯着孩子做作业
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。一旦发现有问题,做错了或是字写得不好看了,一边帮着孩子涂擦,一边批
评、指责孩子。 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、焦虑的氛围中,他做作业的的兴趣和成效是很难提高的。家长再怎么说教,他都无法听进去,也改不过来。

孩子做作业时,家长需要做的是了解有多少家庭作业,然后让孩子独立自主去做,我们不要打扰他。等孩子做完了,我们再帮助他们检查。

注重实效和分析很多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,玩玩橡皮,削削铅笔,做作业拖拖拉拉,把做作业当成一种应付。
家长可以让孩子在一些小事上意识到时间观念,比如和孩子约定好洗脚要几分钟,起床要几分钟,洗刷要几分钟,然后慢慢过渡到学习上,做一道题需要几分钟等。

家长还可以用定“时”任务来培养孩子的专注精神。譬如,跟孩子约定好,什么时间内做完,做完才可以进行一件放松、愉快的事情。如此,孩子的心思会集中起来。孩子会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而努力,因为准时完成,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;延时完成,自己将损失娱乐时间。

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养成注重实效的习惯,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作业。
最后,不能做完作业就万事大吉了。家长要帮助孩子检查作业,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是主体,家长只是起辅助作用。家长不能喧宾夺主,而是让孩子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检查作业,找出错误的地方,分析错误的原因,吸取错误的教训。

· 五、课后复习习惯 ·
课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,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。
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。只有把所学的知识真正理解了,才会更加容易记住,并很难再忘记。
及时复习 当天课程当天复习。老师刚刚讲过的内容印象深刻、清晰。心理学家认为,刚学的知识在两三天后遗忘的最多,最好在学后24小时内复习。如果拖得时间过长,学过的知识已经忘了许多,再去复习,就事倍功半了。

所以,对新知识要“趁热打铁”,抓紧时间复习和巩固,写完作业再看看书,理一理知识脉络。
经常复习 学习中,只有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,才能牢记在心中。人的初次记忆,只能在脑海中停留1~2天,再次记忆,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。只有一遍又一遍经常去看,去记,才能牢牢地把知识记在脑海中。所以,要很好地掌握学到的知识,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复习,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。

复习的次数要先密后疏,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又快又多,复习次数要相对多一点,间隔时间也相对短一些,随记忆巩固程度的加深,间隔时间可以越来越长。

养成这些习惯不难,但是坚持很难。然而,坚持,就是缩小自家孩子和学霸之间差距的秘密武器。
声明:本公众号尊重原创,素材来源于网络,好的内容值得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